Friday, August 9, 2013

白銀與毒蛇

有一次,佛陀和弟子阿難走在路上,佛陀忽然說:「阿難,有毒蛇啊!」阿難以為真
的有毒蛇,探頭一看,原來是一堆閃亮白銀,但是阿難也回答:「
是的,世尊,是毒蛇!」兩人視若無睹地走過去了。

後面有一對父子,聽見佛陀說:「毒蛇!」阿難也回說:「毒蛇!」他們起了好奇
心,於是也探頭去看個究竟──「哇!那裡是毒蛇?是一饔銀光閃閃的白銀啊!」

這對父子動了心,父親告訴兒子:「趕快把它搬回家,我們發財了!」於是父子倆高
興地把白銀運回家,並且拿到市集去使用。

原來,這些白銀是竊賊從國庫偷出來的,他們暫時藏起銀子,想避過風頭後再拿出來
處理,沒想到佛陀和阿難經過該處發現了,又被跟在後頭的那對父子取走。

在城裡,官府已貼出通緝令,要捉拿竊賊。國庫的白銀上面一定都會印上「國銀」二
字,那對父子把白銀拿到市集使用時,就被認為是偷國庫的重犯,因此被逮捕了,甚
至被判處死刑押赴刑場。當這對父子即將被處決時,父親非常慨嘆的向兒子說:「兒
啊!真的是毒蛇,我們現在已經被毒蛇咬了!」

執刑的人聽到他們的話覺得奇怪,於是報告國王,國王覺得這些話的寓意很深,絕非
一般莊稼人能想得出來的,因此就傳令押回,親自審問之後,才知道整個案情經
過。國王明白了他們只是撿拾者而非盜犯,就赦免了那對父子。

所謂動心與不動心,端看我們是否起貪念。看到境界而能不動心,對凡夫 來說真的是
很困難,像那對父子,看到一大饔白銀怎能不動心?而佛陀和阿難看了卻當它是毒
蛇,不但不動心,而且還避得遠遠的,這就是凡聖之別啊!

凡夫俗子的心境常被外境所動,被現象的變化牽引得團團轉而落入境界之中。學佛主
要就在調伏自心,使心能自主,來去自如。

心為什麼會被境界所轉?簡單的說是因為貪念作崇;──貪色的人沉溺於男女色欲,輕
者引來家庭不和,重者因而家破人亡。貪財的人著迷於金錢追求,輕者引發內心煩
惱,重者導致精神失常,甚至傾家蕩產──經常有許多人因為簽賭大家樂、炒做股票
等,在不堪金錢損失或心理壓力過大的情況下,造成種種悲劇。

俗話說:「色不迷人,人自迷,財不害人,人自害。」一個有智慧的人,會把
財、色、名、利等誘惑看得較為淡泊。難得生於人間,難得擁有人身,就應該好好發
揮身體功能,造福大眾,散播清淨大愛,利益人群,此即菩薩的智慧,佛陀的本懷
啊!

Monday, July 29, 2013

读懂了,以后就不再发脾气 ^_^

一个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,他对这盆淡雅的兰花呵护有加,经常为她浇水除草杀虫。兰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,长的
十分健康,出落的清秀可人。

有一次,老和尚要外出会友,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,请他帮忙照看。小和尚很是负责,象老和尚一样用心呵护兰花,兰花茁壮地成长着。

一天,小和尚给兰花浇过水后放在窗台上,就出门办事了。不想天降暴雨,狂风把兰花打翻砸坏了。小和尚赶回来,看到一地的残枝败叶,十分痛心,也很害怕老和尚责怪他。

过几天老和尚回来了,小和尚向他讲述了兰花的事情,并准备接受他的责怪。可老和尚什么也没说。小和尚感到很意外,因为那毕竟是老和尚最心爱的兰花呀。

老和尚淡淡一笑,说道:“我养兰花,不是为了生气的。”

简单的一句话,却道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
我们工作不是为了生气的,我们相爱也不是为了生气的。

用心付出的东西一旦无法挽回,也不用再怨什么,悔什么。 

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,失去的时候淡然处之,无愧于自心便好。 

你若恨,生活哪里都可恨。
你若感恩,处处可感恩。
你若成长,事事可成长。
不是世界选择了你,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。

既然无处可躲,不如傻乐。
既然无处可逃,不如喜悦。
既然没有净土,不如静心。
既然没有如愿,不如释然。

心胸豁达,
处事淡然,
为人和气,
看事入骨!

Wednesday, July 24, 2013

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

撒哈拉沙漠,又被稱為「死亡之海」。

進入沙漠者的命運只有一個:有去無回。

直到1814年,一支考古隊第一次打破了這個死亡魔咒。

當時,荒漠中隨處可見逝者的骸骨,隊長總讓大家停下來,選擇高地挖坑,把骸骨掩埋起來,還用樹枝或石塊為他們樹個簡易的墓碑。

但是,沙漠中骸骨實在太多,掩埋工作占用了大量時間。

隊員們抱怨:「我們是來考古的,不是來替死人收屍的。」

但隊長固執地說:「每一堆白骨,都曾是我們的同行,怎能忍心讓他們陳屍荒野呢?」

約一個星期後,考古隊在沙漠中心發現了許多古人遺跡和足以震驚世界的文物。

但當他們離開時,突然刮起風暴,幾天幾夜不見天日。

接著,指南針都失靈了,考古隊完全迷失方向,食物和淡水開始匱乏,他們這才明白了為什麼從前那些同行沒能走出來。

危難之時,隊長突然說:「不要絕望,我們來時在路上留下了路標!」

他們沿著來時一路掩埋骸骨樹起的墓碑,最終走出了死亡之海。

在接受《泰晤士報》記者的采訪時,考古隊的隊員們都感慨:「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」

Thursday, July 11, 2013

職場新鮮事/職場四攝法

【經濟日報╱潘俊琳】 2013.04.01 04:11 am 

「布施、利行、愛語、同事」這是佛教經典《華嚴經》中所提到的「四攝法」,佛門利用這四種方法來普度眾生,深究這四種法門,
可以發現它其實也是一種「管理心理學」。 

布施,一般人大概都會狹隘地認為是指財施,其實布施除了財施,還包括法施和無畏施。 

身為主管若能夠將自身的工作經驗,無私地傳承給部屬,就是做到了法施,創造一個大家都可以安心工作的環境,就是在做無畏施。 

此外,一個微笑、一個和顏悅色的表情,都是廣義的布施。很多主管可能會想說,我都快要忙死了,哪有心思去理會部屬的心情?所謂魔鬼就藏在細微處,這種心情上的轉換,就是一種魔鬼細節,只要主管能自我控制情緒,相信很多部屬也會情義相挺,樂意加碼為主管付出。 

愛語,它可以解釋為溫暖的關懷或讚美。言語的傷害,不輸給船堅砲利,對工作再有熱情的人,也會被不斷地斥責,傷害得無力再戰。但溫暖人心的讚美,卻會讓員工做死也甘願。 

明智的主管要管得了自己的嘴巴,對部屬並不需要巧言令色、言過其實的謬讚,只需注意當一句話要罵出口前,先想想要是自己被這樣對待,會是怎樣的心情?就能拿捏之間的分寸。 

利行,是指捨棄自利而行利他,如果主管事事都能先為部屬著想,部屬同樣也會主動替主管設想。 

如果主管想的是,我這麼做他們應該要感激我,這種有所求的利他,通常效果不會太好,只有真誠以利他出發,才能真正感動人心。 

同事,也就是所謂的同理心,站在部屬的角度替他們著想,感受他們的難處,並在合理範圍盡量幫助他們,其實就是在提升團隊的戰鬥力。 

當團隊的士氣被鼓舞出來,正面的回饋力量,主管一定也可以感受得到。

Monday, June 24, 2013

人,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


只駱駝辛辛苦苦穿過了沙漠,一只蒼蠅趴在駱駝背上一點力氣也不花也過來了。蒼蠅譏笑說:駱駝,謝謝你辛苦把我駝過來。再見!駱駝看了一眼蒼蠅說:你在我身上時我根本就不知道,你走了也沒必要跟我打招呼,你根本就沒有什麼重量,你別把自己看太重,你以為你是誰。 

英國文學家蕭伯納一日閑著無事同一個不認識的小女孩子玩耍談天,黃昏來臨時蕭伯納對小女孩說,回去告訴你媽媽,說是蕭伯納先生和你玩了一下午,沒想到小女 孩子馬上就回敬了一句:你也回去告訴你媽媽,就說瑪麗和你玩了一下午。後來,蕭伯納對他人講,人,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。  

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。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,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,有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,吃飯前他把自 己藏在飯廳內一個不被注意的櫃子中,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。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,酒足飯飽大家離去,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殘湯 剩菜。從那以後他就告訴自己: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,否則就會大失所望。  

蘇東坡年輕的時候是個傲氣十足的人。一日在田間小路上行走,忽然和一個村姑狹路相逢。村姑挑著一擔泥,兩個互不相讓。最後村姑提出她出一上聯,若蘇東坡能 對上下聯她就甘心讓路。村姑的上聯是:一擔重泥擋子路。 蘇東坡一聽這個上聯可生了得,一時竟想不出下聯。兩邊在水田裡插秧的農夫大聲笑。情急之下蘇東坡竟然大聲回應:兩旁夫子笑顏回。 然後,蘇東坡脫下鞋襪為村姑讓了路。 事實上一個人的輕與重,貴與賤決不是自己能訂下標准的。平靜謙和,不事張揚才是最重的分量。  

北京大學開學的日子,一個新生攔住了一個看門的大爺讓他照顧一下箱子。第二天才發現這個看門的大爺竟然是北京大學副校長,著名學者季羨林。這位學貫中西的 學者竟然能夠如此看輕自己,也許正是他成為當代學人榜樣的原因之一。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實是種修養,種風度,種高尚的境界,種達觀的處世姿態,是心態上的一種成熟,是心志上的一種淡泊。 用這種心態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,更大度;用這種心態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輕鬆,更踏實;用這種心態處世可以使社會更和諧。  

別把自己看的太重!